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张甸好人的“森林效应” 一个乡镇出现80多名道德典型

    信息发布者:cashlifei
    2016-11-29 21:35:30    来源:泰州日报   转载

           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,从一群好人到一支支好人队伍。近年来,张甸镇已有80多名先进典型脱颖而出,其中,有5人入围“中国好人榜”,1人当选“中国好人”,6人获评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,1人被评为“最美泰州人”,1人被评为“泰州优秀志愿者”,该镇还拥有13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。丰厚的道德土壤滋养出众多好人,他们如一片“道德森林”,彰显出人性的光辉,成为新时代张甸的动人风景。

      近日,中国好人榜6月榜单揭晓,来自姜堰区张甸镇的农民李开诚当选。

      今年72岁的李开诚,近5年来靠着做小生意,替意外去世的儿子偿还债务30多万元。子债父偿的故事感动无数人,人们赞他是“最美诚信老爹”。

     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,从一群好人到一支支好人队伍,“张甸好人”触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“森林效应”。近年来,张甸镇已有80多名先进典型脱颖而出,其中,有5人入围“中国好人榜”,1人当选“中国好人”,6人获评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,1人被评为“最美泰州人”,1人被评为“泰州优秀志愿者”,该镇还拥有13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。丰厚的道德土壤滋养出众多好人,他们如一片“道德森林”,彰显出人性的光辉,成为新时代张甸的动人风景。

      与此同时,张甸GDP总量连续五年呈两位数增长,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勃勃。

      经济建设高地与道德建设高地并行不悖,张甸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,背后有着怎样的治理逻辑?面临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纠纷的多元化及复杂化,该如何构建凝聚共识与力量的核心价值体系?对此,张甸正给出自己的答案。

      好人现象

      爱心互助,美德善行遍地开花

      张甸镇朱顾村朱玉行连续9年照顾孤寡老人顾良成,被村民称为“爱心老爹”。朱玉行与顾良成非亲非故,家也离得较远,9年前,看到老复员军人顾良成身体不好,住进了镇上的医院,他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,饮食起居一日三餐,这一照顾就是9年。问及坚持的原因,朱玉行说了一句,“有能力帮助别人,是我的福气。”

      “当代雷锋”沈富文、“见义勇为村民”高书庆……每一个张甸好人的名字背后,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。

      人们不会忘记,汶川地震时,三彭村年过七旬的村民沈富文,向灾区捐出了500条总价值2.5万元的床单。村里的孩子没钱上学、镇政府建图书馆……急公好义的他都捐钱捐物。10年来,他累计捐献财物40多万元。

      人们不会忘记,好人高书庆3年救了4条命的感人故事。患有高血压的他曾两次跳河救出落水群众,还有一次将两名车祸受伤的青年及时送往医院救治。

      人们不会忘记,张桥村一户村民的孩子去年得了白血病后,全村200多户村民共同伸出援手,自发捐款1万多元。

      人们不会忘记,5月10日发生在大窑村路段的那场生死大营救。当日清晨,两姐弟因车祸被困轿车内,附近10多位村民闻讯赶来帮忙,他们有的从家中拿来铁棍钻进车内,扩展施救空间,清除障碍物;有的拿来纱布为伤者拭去身上的泥土和血渍,端来热水喂两名伤者。最终村民们合力抬起侧翻的轿车,扒开车门,顺利救出两名伤者。

      虽然无法一一列举出所有张甸好人的名字,但我们可以看到,乐善好施、急公好义,心手相牵、守望相助……这些与爱心有关的概念,已经深入这个乡镇的骨髓,成为一种风尚。

      好人土壤

      善政善治,探路“好人社会”治理

      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,为何能够成为一座道德高地?

      “文明道德风尚的形成是逐步积累的过程,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。”张甸镇党委书记周旺根说,关键时刻涌现的“大爱”源于日常生活无数“小爱”,打动人心的“最美”靠的是长期的孕育与耕耘。

     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,张甸也曾遇到困惑。

      张甸是2000年时由3个乡镇合并而成,合并后人口近9万人,全镇面积约91平方公里,相当于4个澳门。合并乡镇地广人多,新老矛盾、纠纷层出不穷。

      “五六年前,动辄几十个人涌到镇政府闹事。”当地一位镇干部回忆说,“往往一天都干不了什么活,尽忙着调解矛盾了。”

      为扭转不利局面,该镇最先的尝试是出台“道德公约”。

      “道德公约内容包括‘不乱烧秸秆乱抛垃圾’、‘不侵占损坏公共及他人财物’等,都是村民眼一睁、手一摸就能看到做到的事。”张甸镇人大主席胡银虎说,“道德公约”成为培植“好人”的催化剂。不少村民不但自觉在公约上签了名,还把内容张贴在家里墙壁上,以便平时对照执行,改掉生活陋习。

      随后,该镇又尝试推出“村民道德新风录”。在这一教育平台下,每个村都有大学生村官兼任的宣传员,负责收集整理本村的好人故事,并利用道德讲堂、板报橱窗、文艺节目等形式广泛宣传。

      “新风录”讲的是身边的故事,树的是身边的典型。该镇三盟村村民杨朋中说,“看了听了,很容易受启发,慢慢地,大家都争着做好事、当‘明星’。”

      为了放大道德典型模范效应,大力培植 “好人集群”,今年初,张甸镇还将道德建设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,将道德文化建设放到与经济、社会建设等同的高度。

      “从多个方面搭建起‘好人社会’的治理模式,以持续的社会治理创新探寻善政善治,实现人与人和谐相处,由此也形成孕育‘好人’的丰饶土壤。”姜堰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薛金林说。

      好人效应

      凡人善举,软功夫成就硬实力

      多米诺骨牌中蕴含着简单的物理学原理:第一张牌倒下时,将能量传递到第二张牌上,以此类推,骨牌带着越来越多的能量越来越快地向后传递下去,而最初不起眼的小小推力到最后则有可能演变为天文数量级的能量!

      道德力量的传递同样如此。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,一群好人带出一镇好人,这就是被许多媒体所赞颂的“张甸好人”的“森林效应”。

      如今,在张甸已有一支13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,通过现身说法、示范引导,广泛积极传播正能量。同时,在精神文明这个无形的推手下,张甸镇也由原来的信访大镇一跃成为信访工作先进乡镇。

      “张甸好人”改变的不仅是风气,更迸发出带动经济生产、创造经济价值的发展力量。

      来自浙江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介绍,2010年考察项目时,在张甸的理发店、饭店听到的都是当地的好人好事。特别是在当地问路时,热情的村民们差不多是一路护送。企业这才下定决心投资1亿元在张甸开发项目。

      鼎臣线缆项目的落户也很有代表性。周旺根介绍,2012年7月,在村民积极配合下,仅用了一周时间,就完成了项目的土地流转、土坟迁移和丈量划线工作。该项目负责人徐宝刚接到让建筑工人进场的通知时,对“张甸速度”大为惊叹。此后他自愿充当“招商大使”,一个月内带了两个老板前来考察,而且投资额都在亿元以上。

      据统计,近年来,该镇有12个工业项目落地。其中,亿元以上项目4个,5000万元以上3个,达产后可年产生纳税销售20亿元。由于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,助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三年增长了88%。(泰州日报 记者 张仲明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